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自杀,每分钟2人自杀、6人自杀未遂。
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约3000万受到各种情况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排名第二的死因,仅次于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
深渊或是阳光?
就在不久前的11月7日,
上海市新川中学的高三女孩欣欣,
留下遗书后跳河溺亡了。
家人找到了欣欣的遗书,
她的遗书这样写道:
在(整)理房间的时候
有种久违的轻松感,
又有点紧张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不能再见到熊熊了
另外请不要指责我
抱歉
再见啦,这个可爱的世界
我没有早恋,也没有作弊
请不要无端怀疑我了
从来没有想过害人,
可为什么一直不快乐
今天下午去了市六医院,
但由于缺乏生活常识
到的时候 医院已经关门了
(欣欣的遗书)
欣欣字迹清秀,
语气温柔平淡。
就在写下这些话不久,
18岁的她
选择了跳进冰冷的河水中。
这样一个正值青春、温柔乖巧的女孩,为什么会自杀呢?
根据欣欣亲友的描述,欣欣应该是被数学老师污蔑早恋、作弊才选择自杀的。
欣欣与朋友的聊天记录
莫名的污蔑给欣欣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让她原本快乐的生活从此变得阴暗。最终,欣欣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之后,大家找到了欣欣的微博,大家发现,这个有趣可爱的女孩会用心地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
(欣欣的一些微博)
欣欣的微博里很少有负面情绪,即使有,也会用调侃的语气抒发出来,一字一句都在彰显一个18岁女孩的可爱与诗意。
在老师批评“胖”女孩缺乏基本的自制力时,她会想反驳老师,会想去好好抱抱那些女孩。
可是这样一个可爱温柔的女孩,却在她的最后一条微博中写道:最美好的东西难道不是死亡吗?
网友根据欣欣的聊天记录推测:她的数学成绩不好,考试好不容易及格了却受到老师质疑。数学老师当众质疑她考试作弊,认为她“考好了是作弊,考不好是早恋”。
18岁的欣欣因为被老师误解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事实上,很多家长和老师在生活中都忽视了孩子的自尊心。青春期的孩子本就比较敏感,如果长时间不被信任、尊重,甚至被污蔑,他们的内心该有多煎熬呢?
相较于欣欣,下面这位小男孩就幸运得多,因为他有父亲的信任,还遇到了一位愿意花3天时间证明他清白的警察叔叔。
10月7日,
重庆沙坪坝一辆奥迪车被划了。
车主报了警,
查看完监控后,
大家发现一名10岁的小男孩嫌疑很大。
孩子的爸爸查看了监控,
发现自己的孩子
的确在车附近停留了一段时间。
虽然孩子一直说不是自己做的。
但爸爸没办法证明孩子没有划车,
于是很负责任地当场赔偿3500元。
回到家,
爸爸没有过多批评儿子,
认真地和孩子谈话。
儿子一直很委屈,
坚持自己是被冤枉的。
根据对儿子的了解,
爸爸基本确定儿子是清白的。
而与此同时,
处理案件的民警也觉得事有蹊跷。
于是他花了3天时间,
把监控从头到尾查看了一遍,
最后,民警多方取证,
终于证明了车不是孩子划的,
还了一个孩子清白。
车主得知真相后,
也把钱退回,
并向孩子道了歉。
一个孩子的清白重要吗?
民警这样告诉记者,
“如果冤枉了娃,
可能会让他一辈子有心理阴影,
所以我得还他清白,
花再多的时间都得去做。”
在这则新闻下,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
小时候被邻居误会偷钱,回家告诉妈妈,她却说:“为什么人家说你是小偷?你怎么不好好反省反省。”
被老师误会偷东西,最后发现的确不是我,但是她也没有选择向我道歉,直到现在,我也无法原谅她。
对孩子是否信任与尊重,可以让一个孩子的心灵重获阳光,也可能会让一个孩子走向自杀的深渊。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的心理过于脆弱,“不能批评”“说都说不得”。
家长老师们下次再讲这种话前,不妨先思考一下:你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了吗?
动力还是压力?
除了被误解、不信任之外,现实中还存在许多会造成孩子心理疾病的原因。
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行色匆匆地带着孩子从一个补习班奔赴到另一个补习班。
殊不知,过高的期望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造成心理上的重负,甚至压垮孩子。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短片
叫《茉莉的最后一天》。
片中,
茉莉是一个品学兼优孩子,
曾经写小说都能获奖,
本会拥有美好未来的她,
突然跳楼自杀了。
茉莉的妈妈一直不理解。
她利用科技手段
找到女儿之前的记忆,
发现了压垮女儿的
竟然是自己不断给孩子带来的压力。
茉莉的妈妈原本是留美硕士,
要强好面子。
好面子到什么程度呢?
即使对于女儿的死十分悲痛,
她也对外隐瞒真实死因。
自从茉莉妈妈做了全职主妇之后,
心思全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对待女儿十分严苛。
女儿考第一名时没有夸奖,
只有不断地否定和打击。
成绩不好时更没有安慰,
只有冷漠的批评
妈妈觉得
提供给女儿好的物质生活
就是对她好。
省吃俭用让女儿好好念书,
女儿成绩不好就是不孝。
茉莉的妈妈没有想到,
就是自己不断给女儿施压,
造成了女儿自杀的局面
俗话说:“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没压力轻飘飘。”
但是接连不断的作业、持续不停的催促、毫无喘息的生活,连足够的休息时间都没有,这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表现吗?
大人把过高的期望给予在孩子身上,往往忽略了他们原本就处在一个天真活泼的年纪里。
综艺《少年说》里,小女孩向妈妈喊话:“你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很厉害,可为什么你从来看不到我也在努力?”这也是现在许多孩子的心声。
“我那么辛苦为了谁?
还不是为了能让你好好上学!”
“说你几句怎么了?你怎么这么脆弱?”
“我都是为你好……”
“都是这么过来的,压力大点怎么了?”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这样的话是不是很熟悉呢?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你的一句鼓励、一句关心,都可能给孩子的世界带来了彩虹。相反地,不停地批评与施压,也会让孩子的世界乌云密布。
过高的要求与期待不仅会让孩子过于追求完美主义,也可能会导致孩子逆商过低,经不起挫折。
在孩子原本就不堪重负的状态下,打击的话语可能又会给孩子增添无形的压力,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沟通才是良药
每一个生命在降临的时候,我们最初的愿望都是希望他健康快乐地长大。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而我们要做的不是人为地给他制造困难,而是帮助他渡过难关。
只有多与孩子沟通,多给孩子关爱,才能明白他们所处的环境、理解他们的烦恼。
下面,微博上网友分享了自己收到的一些来自家人以及老师的关心与鼓励。
看到了吗,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件温暖的小事,可能会被孩子永远记在心里。
初高中的青少年面临各种考试,学习压力本就比较大,若因为父母老师一直打压孩子,习惯性地戳孩子痛处,让孩子长期处于焦虑、自卑的情绪中,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进步,极有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崩溃。
不少家长可能单纯地以为孩子“不愁吃喝,好好上学就行”,而孩子面临的大量作业、考试、补课以及升学压力,还有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的自尊心,却往往不被家长放在心上。
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
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
真正了解我们的孩子。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理解,
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你了解自己孩子的压力吗?
你与孩子经常沟通吗?
欢迎留言分享
郑州择校网(www.zexiao007.com),您身边的择校专家,郑州入学、转学、升学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郑州择校宝,或崔老师个人微信: 1192687838,免费咨询答疑!